占据音乐市场主流地位 20 多年的 MP3 格式正式落幕,发明机构 5 月 13 日正式宣布终止相关专利的许可。得益于小体积、可携带、成本低等特点,MP3 打败了曾经的 CD 光盘,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带动了 MP3 播放器等产品的热销,但正像所有产品领域的更迭一样,MP3 已经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这次,接过它手中接力棒的是 Advanced Audio CodingAAC(以下简称 “AAC”)格式。
MP3 专利终止
德国研究机构夫琅和费集成电路研究所(以下简称 “Fraunhofer 研究所”)对外宣布,终止某些 MP3 相关专利的许可,并正式让其退出历史舞台。这里的 MP3 并不是人们使用的 MP3 播放器,而是一种音频格式,上述研究所是发明 MP3 格式的机构。相关专利的终止,意味着将来相关产业将不再生产 MP3 格式的音频,包括音乐播放软件,用户将来将不再有渠道能下载到 MP3 格式的音频。
对于 MP3 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融合网 CEO 吴纯勇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单纯的音频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视频经济市场才是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MP3 作为一种音频格式,受众面会进一步缩小。
从技术层面来看,存储芯片技术的成熟,大容量闪存已成现实,网络技术飞跃让大容量文件的下载变得更加快捷,加上人们对于音质追求也逐步提升,具备小体积优势的 MP3 已满足不了消费者需求。“MP3 压缩率落后于 Ogg、WMA、VQF 等格式,音质也不够理想(尤其是低码率下),仅有两个声道。” 吴纯勇说。
MP3 音频格式诞生于上世纪 80 年代,是一种将以 44.1 kHz 频率立体声取样的数位音讯加以编码压缩的档案格式,压缩比例可高达 1:10 至 1:12,相当于以 128kbps 至 112kbps 的位元速率传送立体声信号。1996 年底,Fraunhofer 研究所在美国获得 MP3 的专利,并在 1998 年对外声明将收取 MP3 的专利使用费。
由于 MP3 储存容量小,消费者通过当时用户端接取频宽普遍不足的网络下载音乐的可行性提高,之后 MP3 播放装置的出现,大大增加了音乐文件的可携性。从 1999 年初开始,MP3 格式广泛流行,特别是出现了很多免费提供 MP3 的音乐网站,种种因素促使 MP3 成为了极其主流的音频格式。尽管之后有 VQF、WMA 等挑战者,但 MP3 牢固的根基使它一直稳稳坐在老大的位置上。
不过,MP3 格式的流行也带来很多问题。上世纪 90 年代末,随着互联网的出现,MP3 文件在网上迅速传播,并催生了数字盗版的淘金热。根据美国录音工业协会于 1999 年 3 月发表的调查结果,MP3 的流行成为 15-24 岁消费群减少购买音乐 CD 的重要原因。全球主要的五大唱片公司对 MP3 流行所引发的音乐盗版问题一致采取抵制的态度。
播放器衰落
MP3 音频格式的流行曾经带动了 MP3 音乐播放器市场的发展,有分析称,MP3 音频格式退出历史舞台后,MP3 音乐播放器也行将就木。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认为,二者之间是互为因果的关系,MP3 播放器市场早已衰败,这也是 MP3 音频格式消亡的原因之一。
MP3 音乐播放器曾红极一时,成为 20 世纪初年轻人中的一种流行和时尚,但因价格稍贵,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拥有,MP3 音乐播放器曾经在 “80 后”、“90 后” 中风靡一时,2005-2010 年,该市场已经步入成熟期。
如今 MP3 的时代已经终结,几十元购置一台已稀松平常,包括爱国者、艾利和、台电、创新、蓝魔等都曾经是 MP3 音乐播放器的主流品牌,但是现在这些厂商大多数已经转型做平板电脑、移动电源等设备,魅族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智能手机身上。
吴纯勇指出,MP3 的逐渐消亡不过只有短短几年,直接原因是音乐手机的大量普及,特别是智能手机出现后,手机的播放功能逐渐取代了 MP3 播放器。手机是人们日常通讯的必备工具,用户没有必要再花钱买 MP3 等音乐播放器;另外,与平板电脑、手机相比,MP3 的功能比较单一,只能进行小容量的储存和听音乐。之后随着平板电脑和手机的价格越来越低,消费者考虑到性价比的因素,自然更愿意购买平板或手机。“MP3 制造商长期因循守旧,没有更优秀产品推出,所以 MP3 走向消亡也在情理之中。MP3 播放器市场的衰落,使得支持 MP3 音频格式的硬件产品大量减少,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 MP3 音频格式的消亡。”
此外,在洪仕斌看来,如今 MP3 音频格式的正式消亡,也是 MP3 音乐播放器彻底退出市场的最充分理由,虽然 MP3 播放器不止支持 MP3 一种音频格式,但该产品确实已经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北京商报记者登录京东、淘宝等电商网站,发现依然有各种品牌的 MP3 播放器在售,只是与前几年相比,产品价格回落了不少,只需要几十元或者 100 多元就能买一个名牌产品。
AAC“上位”
MP3 退出后,取而代之的是 AAC。Fraunhofer 研究所主任表示,目前已经有很多更好的音乐存储格式和播放方式,高级音频编码格式(AAC)比 MP3 效率更高,功能更强大,已经是手机下载多媒体内容的实际标准。
AAC 是 Fraunhofer 研究所与 AT&T、索尼、杜比、诺基亚等公司展开合作,共同开发出的被誉为 “21 世纪的数据压缩方式” 的音频格式,以取代 MP3 的位置。AAC 的算法在 1997 年就完成了,当时被称为 MPEG-2 AAC。
和 MP3 音频格式相比,AAC 采用了全新的算法进行编码,更加高效,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利用 AAC 格式,可使人感觉声音质量没有明显降低,且文件更小;可提供最多 48 个全音域声道;最高支持 96KHz 的采样频率,也就是可以提供更高的解析度;另外还提升了解码效率,解码播放所占的资源更少。
目前,苹果 iPod、诺基亚手机和 Sony 随身听都支持 AAC 格式的音频文件。
吴纯勇表示,MP3 格式退出,AAC 取而代之,以目前的产品市场而言,对苹果是最为利好的公司,尽管 MP3 播放器已经过时,但仍然有一部分果粉热衷于苹果的 iPod,与同类播放器相比,苹果的产品认可度明显高出很多。据了解,苹果从最初便向用户提供 AAC 的内容,后来苹果推出的 iTunes 开始主导数字音乐市场。
然而,尽管优于 MP3 格式,AAC 还是属于有损压缩,与时下流行的 APE、FLAC 等无损格式相比音质存在 “本质上” 的差距。加之目前传输速度更快的 USB3.0 和 16G 以上大容量 MP3 正在加速普及,也使得 AAC 头上 “小巧” 的光环不复存在了。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正如 ‘超清’ 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一样,‘无损’ 必定是未来音乐格式的绝对主流。AAC 这种 ‘有损’ 格式的前景不容乐观。” 洪仕斌补充道。在他看来,MP3 时代即将终结,苹果的 iPod 若不能推出更好的产品,也可能走向没落。除了不少忠实的果粉会追捧,苹果公司应该考虑针对不同人群和需求,设计出几款更人性化的 iPod 版本,包括播放器的尺寸、播放效果以及外观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量和认可度,MP3 播放器尺寸不宜太大,越小越容易携带,还可以增加语言控制的功能,不用按键,语言即可实现切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