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正式印发的《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科幻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特效技术、人才培养等 10 个方面提出具体扶持引导措施,被誉为 “科幻十条”。
意见提出,要加大对科幻电影剧本的培育力度,促进科幻文学、动漫、游戏等资源转化,丰富科幻电影内容创新源头。支持在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扶持青年优秀电影剧作计划、电影剧本孵化计划等工作中设立科幻类别。鼓励有关电影节设立科幻电影单元等。
意见提出,鼓励组建全国科幻科普电影放映联盟,支持各级科技馆、科学馆、工业博物馆、青少年宫、文化主题公园等加盟。
意见提出,要以科幻电影特效技术发展引领带动电影特效水平整体提升。鼓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影特效底层核心技术和平台工具,支持电影数字内容加工处理和数字版权保护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国产高精尖电影装备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建立完善电影特效技术标准体系。
意见提出,要落实财税支持政策,鼓励科幻电影相关企业入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享受场租等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探索适合科幻电影特点的信贷产品和贷款模式,开展供应链融资、银团贷款等业务。
意见提出,要加强科幻电影人才培养,推动文化名家暨 “四个一批” 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等,向科幻电影人才倾斜。鼓励高校结合自身优势,加强科幻电影相关人才培养。积极向中小学生推荐优秀科幻科普电影,利用科幻科普电影开展科学教育。
意见提出,要建立促进科幻电影发展联系机制,由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牵头,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国防科工局、中国文联等单位有关部门参加,联系机制日常办事机构设在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与影视融合办公室。建立科幻电影科学顾问库,吸纳专家院士和科技工作者参加,为科幻电影提供专业咨询、技术支持等科学顾问服务。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 “科幻十条” 的落地,中国科幻电影甚至整个科幻产业都将迎来 “春天”。不过,也有业内专家认为,“科幻十条” 无疑将全方位促进科幻影视及上游创作,但中国科幻电影要想真正进入 “春天”,在政策支持之外,还有很多关卡需要迈过。
创作源泉将 “活” 起来
近年来,我国科幻文学的进步,带动了我国科幻电影的发展。2019 年,以刘慈欣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呈现出成熟、厚重的质感,让世界对中国科幻电影刮目相看。
著名科幻作家、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副主任韩松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科幻电影产业目前要做的是怎么把这个利好政策落到实处,这需要包括编剧、导演、制片人、演员、特效、投资者在内的广大电影工作者,甚至是观众等在各个方面进行突破,《意见》的出台无疑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推动力。
”《意见》虽然以影视作品为主,但是影视作品也是从上游的小说、漫画等改编来的,所以对上游作品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江晓原接受采访时说。
江晓原表示,国内的科幻小说创作也相当繁荣,虽然在畅销上与《三体》比还差得很远,但每年有不少作品问世,而且其中有些作品水平相当高,《意见》的出台让这些作品更有机会改编成影视作品,对上游的促进作用无疑非常明显。“随着《意见》的逐步落地,资金、人力、编剧、导演等方面的投入肯定都会加大,必然会有更多人的参与进来,相信不久的将来更多科幻影片将与公众见面。”
思想性应放在第一位
小说《三体》和电影《流浪地球》的成功,在中国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史上有标志性意义,说是里程碑也不为过,但这并不代表我国的科幻电影整体上有多优秀,相反在我国科幻文学已百花齐放的当下,科幻电影产业却依旧存在短板。
江晓原认为,不论是在特效还是在技术等方面,我们跟国外大量优秀科幻电影相比还有明显的差距。“但这个短板不全体现在技术上,而更多的是体现对影片构思、思想性的追求上,这是我们与西方存在的差异性,也是我一直强调要把科幻作品的思想性放在第一位的原因。”
美国是科幻电影的大国,但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才到了如今的阶段。科幻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经历了一个很长时间的发展过程。
韩松表示,我们应该研究科幻电影对公众的吸引力到底在什么地方,而在这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多多学习西方国家的经验。“原本,科幻电影的魅力在于,其天生就有一种全人类共同语言的特点,内容上反映的也大多是全人类的命运。所以,我们要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来看待科幻电影。”
科学审美仍然是短板
业内有关专家认为,科幻电影有它特有的科幻思维,就像其他类型的电影一样,需要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和一些审美方式,这需要产业界认真琢磨和研究,不是说投资方往里面砸一些钱就能拍出经典的科幻电影。
韩松表示,对于科幻电影而言,科学应是其最大的审美,这个也正是当前中国科幻电影最缺的。“目前,我国国民的科学素养还普遍较低,就需要大家首先提升科学的素养,尤其是编剧、导演、制片人的科学素养,从而来发掘科幻本身的这种审美,以科学来讲好科幻的故事,这是中国科幻电影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同时,韩松强调,中国科幻电影目前面临的问题,更多的是中国电影本身所面临的问题,包括故事怎么编、思想性、人物以及表现力,这些都是中国电影的通病。“科幻电影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解决对科学审美的感受力,还有那种无拘无束的浪漫想象力。”
科幻不等同于科学
“对于业界关于《意见》发布后我国科幻电影将迎来 ‘春天’ 的乐观态度,我更倾向于称其为一股 ‘春风’,产业整体进入 ‘春天’ 还需业界做出更多的努力。” 韩松表示,政策的落地还需时日,而即便在政策和技术都到位的前提之下,要做好科幻电影,我们还需要思想和观念上更加开放才成。
江晓原认为,科幻影视作品中《流浪地球》不是唯一的模式,可以有很多的模式。近年来,国产动漫制作水平也很高,其中也有很多带有幻想色彩,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有人认为是神话,但在西方人眼里科幻与魔幻的界线并不明确。“这就启发我们要思想解放,做出好的、有正能量的科幻作品。”
当然,这种思想的解放还表现在公众对科学技术与科幻作品的认知上。
“科幻电影是一个技术和艺术高度结合的产物,科幻电影既要有科学性,但也不能以科学来进行太多的限制。” 韩松认为,科幻电影更多的是一个想象力的东西,它提供一个关于未来世界在基于科学基础上的一个想象,提供一个惊奇的世界,甚至是一个以电影来展现的奇观,这就需要人们解放思想去创造,不能像以前那样完全以一种严格、严肃的科学理论为主导。
原创文章,作者:幻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科幻十条” 发布引热议:国产科幻电影进入 “春天” 尚需多方努力》https://www.wdshouji.com/archives/320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