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资讯
  • 原创
  • 手机
  • 智能穿戴
  • Apple
  • GAME
  • 评测
    • 专题
  • PC
  • 平板
  • 微软
  • 首页
  • 最新资讯
  • 原创
  • 手机
  • 智能穿戴
  • Apple
  • GAME
  • 评测
    • 专题
  • PC
  • 平板
  • 微软
首页 › 评测 › 专题 › 正文
昆虫爆浆酸爽

把可以 “爆浆” 的昆虫塞进嘴,你能想象那种酸爽吗?

专题 2018-11-30 333 0

11 岁的萨拉·尼汉(Sarah Nihan)在美国读五年级,在她的语言艺术班举办昆虫自助餐(Bug Buffet)之前,学生们已经了解了吃昆虫的所有好处。昆虫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饲养它们所需要的土地和水比饲养传统牲畜 (如牛) 要少得多。所以从食物来源的角度看,食用昆虫可以更好地保护地球。

把可以“爆浆”的昆虫塞进嘴,你能想象那种酸爽吗?

图 1:世界上有几十亿人经常吃昆虫,为何许多西方人觉得这让人恶心?

孩子们写了许多关于吃昆虫对环境和健康有益的文章,还观看了亚洲人享用狼蛛汉堡的视频。但莎拉还是得反复做心理建设,心里默数到三,才把那只培根奶酪味的蟋蟀塞进嘴里。她说:“我告诉自己,我不会输给一只虫子。” 但嚼了几秒钟后,她退缩了。

萨拉不是唯一有这种感觉的人。对大多数北美人和欧洲人来说,吃昆虫也会觉得恶心。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保罗·罗津 (Paul Rozin) 指出,这不是人们对所有他们不喜欢食物的反应。例如,不喜欢芦笋的人通常不会说它很恶心,他们只是说味道不好。但是他们会说山羊的肠子很恶心,我们似乎保留了对某些动物食品的反感。

罗津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研究某些食物是如何成为禁忌的。他和其他研究人员正在试图了解这种厌恶感从何而来,以及这种厌恶感能否被忘却。

地域因素

并非人人都讨厌吃昆虫。事实上,世界上大约有 20 亿人在吃昆虫。大多数西方人(居住在北美和西欧的人)不吃昆虫。但是西方饮食中包括的许多食物,当你仔细审视它们的时候,就会发现它们同样可能令人恶心。奶酪是用霉菌和细菌制成的,在法国和其他国家盛行的蜗牛大餐是用煮熟的蜗牛做成的,虾和龙虾看起来有点像巨型虫子。事实上,它们是节肢动物,与昆虫和蜘蛛属于同一类群。

把可以“爆浆”的昆虫塞进嘴,你能想象那种酸爽吗?

图 2:学校举办了 “昆虫自助餐” 活动,任何不能忍受这些干烤昆虫 (或者含有昆虫的零食,如蟋蟀片或蟋蟀煎饼) 的人,都可以选择吃粘性蠕虫

那么,为何西方人会避开蚂蚁、蚱蜢和其他爬行动物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朱莉·莱斯尼克(Julie Lesnik)的兴趣,她是密歇根州韦恩州立大学的人类学家,重点研究人类饮食是如何进化的。莱斯尼克是个挑剔的食客。她从来没有打算研究食用昆虫,更不用说吃昆虫了。但在南非做研究时,她发现早期人类的灵长类祖先使用骨制工具挖掘白蚁丘,这表明远古人类吃昆虫。那么,西方人是什么时候以及为何不再不吃昆虫的呢?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随着远古人类在农业活动中更容易获得食物,就渐渐放弃捕食昆虫了。如果土地可以养活庄稼和放牧牛羊,为什么还要捕食那些热量更少、更加分散的小虫子呢?

把可以“爆浆”的昆虫塞进嘴,你能想象那种酸爽吗?

图 3:尽管许多北美人觉得吃虫子很恶心,但世界上很多人还是喜欢吃昆虫

其他人则通过观察气候来解释这个谜题。热带国家有充足的阳光,这就产生了更厚的植被和更多种类的昆虫。莱斯尼克说,当人们有很多选择的时候,就更有可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昆虫。但是在更远的北方,冬天的时候昆虫是不存在的。

这两个想法都有道理。最早的欧洲人生活在 18000 至 22000 年前,这段时期被称为 “最后的冰川期”。冰雪覆盖了北美和北欧的大部分地区。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猎杀鹿和其他大型动物,同时周围也不会有那么多又大又多汁的虫子了。食虫习惯是否取决于人们生活的地理位置?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莱斯尼克收集了可能影响人类是否食用昆虫的各种因素。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农业。远古以采摘为生的人类,很可能以昆虫为食。但是那些饲养动物和种植庄稼的人,可能会把昆虫看作害虫,这可能会降低昆虫对人类的吸引力。然而,当莱斯尼克查看当前以昆虫为食的国家地图时,她发现许多国家的农业都很发达。她还收集了每个国家适合耕种的土地份额的数据。如果农业是人们吃昆虫的关键因素,她预计在可耕种土地更多的地方,人们会少吃昆虫,但事实并非如此。

她也考虑了其他因素。例如,也许吃昆虫的人生活在贫穷的国家,或是他们没有足够的农业食物。如果这些理论是正确的,莱斯尼克预计在人口拥挤的国家或低收入国家会发现更多的食虫群体。然而,莱斯尼克发现,食虫与 GDP、人口密度之间没有联系。所以,昆虫不仅仅是贫困人们的备用食物。

莱斯尼克说:“事实证明,你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是主要影响因素。” 在每 10 个人中,仅凭纬度就能预测出 8 个人吃昆虫的可能性。莱斯尼克说,世界上比较温暖的地区,人们会有更多的虫子吃。实际上,地理学也解释了早期西方人不吃昆虫的原因。但这并不能解释个人生理反应——恶心。这种恶心不仅存在于西方文化中,而且跨越了国界。

为啥会感到 “恶心”?

莱斯尼克认为,西方人对昆虫的 “恶心” 反应来自于旅行。随着早期欧洲人开始远行,他们接触了其他文化。1493 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Christopher Columbus) 的加勒比探险队成员写下了他的所见所闻:“那里的人吃地上所有能找到的蛇、蜥蜴、蜘蛛和蠕虫。” 他把新大陆的人比作动物。

莱斯尼克说,像这样的文章表明,“欧洲人认为他们遇到的人是野兽,因为他们吃昆虫”。她说,当西方人殖民其他文化时,他们需要让自己的文化更优越。她认为,这需要加强西方人对吃昆虫的厌恶感。莱斯尼克说,在一种文化中,厌恶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习得。我们并不一定生来就认为昆虫是恶心的。她说:“如果孩子尝试把虫子放进嘴里,许多家长不鼓励这种行为,还会告诉孩子这很恶心。”

如今,欧洲人和北美人并不是唯一认为吃昆虫恶心的人。这种厌恶情绪正在向低收入国家的人们蔓延,这些人过去习惯吃昆虫。阿诺德·范豪斯(Arnold van Huis)是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热带昆虫学家,他在西非国家尼日尔进行蚱蜢研究时,注意到这种态度的转变。范豪斯称,采用西方生活方式后,人们会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再吃昆虫了。” 他们去吃汉堡包,而不去吃好吃的蚱蜢。

恶心感是可以忘却的吗?

对有些人来说,教育可以解决问题。六年前,刚从大学毕业的罗伯特·内森·艾伦(Robert Nathan Allen)在德克萨斯州当调酒师。他的妈妈分享了一段关于可食用昆虫的视频。艾伦回忆说:“她发布这段视频纯粹出于玩笑,但这却鼓励我和爸爸都想试试。” 这段视频解释了虫子对人类和地球的好处,就像莎拉和她的同学在学校学到的一样。艾伦说:“我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

把可以“爆浆”的昆虫塞进嘴,你能想象那种酸爽吗?

图 5:在美国,人们可以买到各种零食,包括蟋蟀面粉片、蟋蟀蛋白棒和酸乳酪洋葱蟋蟀煎饼

艾伦四处寻找昆虫食物,他偶然发现了几袋糖蚂蚁或巧克力蚱蜢在出售。但是在美国,没有多少可食用昆虫食物。他开始给昆虫研究人员打电话,并说:“我在奥斯丁开了一家酒吧,我想用虫子招待客人,我该怎么办?” 有些人挂了电话,其他人在电话里对他一笑置之。但最后一位教授透露,他每年最后一天都会做些虫子食物带到学校。他说:“每个人都吃它们,我们吃得很开心,但请不要告诉任何人,因为我不想让政府阻止我。”

那个电话并没有给艾伦的酒吧带来任何新的昆虫食品或食谱。但它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即促使艾伦采取行动。艾伦说:“这位教授担心,他会被禁止供应一种数十亿人都在吃的食物,仅仅因为它在我们的西方饮食文化中被污名化了。” 这让艾伦意识到,“有必要教育公众,解决文化禁忌。”

艾伦与研究人员和商界人士取得了联系,这些人与他拥有同样的目标。艾路还发现了其他一些举办昆虫品尝活动的校园。每年,大约有 3 万人参加普渡大学的 “虫虫碗”(Bug Bowl)盛会。今年 2 月,蒙大拿州立大学举办了第 30 届年度昆虫自助餐。这个为期一周的活动以烹饪比赛、讲座和大量昆虫美食为特色。

2013 年,艾伦在奥斯汀创办了一家名为 “小牧群”(Little Herds)的非营利组织。该组织向公众传授食用昆虫的好处,这些昆虫有时被称为 “迷你家畜”。开始的时候,该组织在当地农贸市场设立了品尝摊位。他们在学校做报告,在博物馆登广告。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主要听众是孩子,大多数家长都不敢伸手去拿烤蟋蟀,除非先尝一尝外观好看的食物,比如用蟋蟀粉做的饼干。但是小孩子会径直走过去,开始狼吞虎咽地吃蟋蟀。

害怕错过

谈到昆虫,孩子们可能是更容易被说服的对象,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研究人员更关注成年人的理由。他们试图弄清楚是什么特征使人们有可能尝试食用昆虫。在 2015 年的一项研究中,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罗津及其同事对 399 名来自美国或印度的志愿者进行了一项关于食品的在线调查。参与者看到了昆虫饼干的图片,或者用粉虫粉烤的面包,还有包含整个蚱蜢的玉米饼或薄饼,然后他们询问参与者品尝这些食物的意愿。

研究人员还询问了参与者的宗教和政治信仰以及是否同意诸如 “吃昆虫很恶心”、“昆虫很有营养” 或 “吃昆虫会让生病” 这样的说法。人们还反馈了自己尝试这些新食物的意愿,对恶心有多敏感,以及他们有多喜欢冒险等。

这项研究发现,恶心是人们拒绝吃昆虫最常见的原因。那些最可能尝试吃昆虫的人是那些不容易产生恶心感觉的人,那些不介意吃不熟悉食物的人,以及那些喜欢新体验的人。另一组研究人员调查了比利时佛兰德斯的 368 名肉食者。根据他们的分析,西方人最愿意用昆虫代替肉类,前提是他们是年轻男性、对新食物持开放态度、环保意识强,并且已经尝试少吃肉。

潜在的食虫者可能有另一个共同的关键特征——“害怕错过”,通常被称为 FOMO。2015 年,行为经济学家们进行了一项研究,以了解什么样的信息可能会促使人们尝试食用昆虫。在英国的一家购物中心,该团队通过张贴三张不同的海报,将顾客吸引到一桌烤蟋蟀旁。其中一张海报描述了吃昆虫对健康的好处,第二张试图让吃昆虫看起来很正常,照片上是一家人在餐馆里玩蟋蟀的情景。第三张海报利用了 FOMO 趋势,展示几乎空了的烤昆虫盘子,上面写着 “不要错过尝试的机会”。

关于健康益处的海报在吸引顾客购买虫子食品方面反馈不错,带有 “全家福” 的海报效果更好,但 FOMO 海报效果最好。这种策略在新罕布什尔州的课堂上似乎也很有效。在昆虫自助餐上,萨拉的同学鲁比·德雷克 (Ruby Drake) 一开始不吃昆虫食品。她说:“我本来打算吃黏糊糊的虫子。” 但当一个朋友请求她尝尝 “真正的虫子” 后,德雷克拿起了一只烤蟋蟀。

味道测试很快就结束了。德雷克说:“我一碰它,它就碎了,这让我作呕,我把它吐出来了。” 但这只松脆的小动物并不是什么问题。德雷克也尝试了蟋蟀粉薯片。她说:“那些都很好,我会把它们放在我的午餐盒里。” 至于干烤蟋蟀,萨拉说她会再吃一次。不过,她补充说:“我可能会在饭后刷牙,因为蟋蟀腿可能会卡在你的牙齿里。”

转载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网易科技,来源:http://tech.163.com/18/1130/01/E1QRMMV500097U81.html#

喜欢 (0)
微博 微信 QQ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

心脏不能再生还会留疤,已失去眼睛的洞穴鱼遭遇了什么

下一篇

电商微信群批量复制“杨霞”培训推销话术,律师:涉虚假宣传应罚

猜你喜欢

  • 科学家首次在昆虫体内发现引发疼痛证据,或助人类解开此病根源

    科学家首次在昆虫体内发现引发疼痛证据,或助人类解开此病根源

  • 极度濒危动物低斑蜻现身天津

    极度濒危动物低斑蜻现身天津

  • 住着 15000 只胡蜂的超级蜂窝绝对是一场可怕的噩梦

    住着 15000 只胡蜂的超级蜂窝绝对是一场可怕的噩梦

  • 科学家找到了只杀死有害疟蚊的神经毒素

    科学家找到了只杀死有害疟蚊的神经毒素

  • 澳洲巨型蜘蛛生吞负鼠 画面毛骨悚然

    澳洲巨型蜘蛛生吞负鼠 画面毛骨悚然

  • 一杯糖水真的可以驱蚊吗?科学家说可以试试

    一杯糖水真的可以驱蚊吗?科学家说可以试试

最热点击文章

  • 我国用 1 克受赠月壤挺进太阳系星辰大海
    2020-12-22 308

    我国用 1 克受赠月壤挺进太阳系星辰大海

  • 《唐人街探案 3》新预告片公布:刘昊然诡魅一笑吓人
    2020-12-17 24

    《唐人街探案 3》新预告片公布:刘昊然诡魅一笑吓人

  • 《美少女战士》新剧场版再发新预告:2021 年 1 月 8 日前片上映
    2020-12-23 19

    《美少女战士》新剧场版再发新预告:2021 年 1 月 8 日前片上映

  • 豆瓣公布「2020 年度音乐榜单」:周杰伦获最受关注艺人第一
    2020-12-23 18

    豆瓣公布「2020 年度音乐榜单」:周杰伦获最受关注艺人第一

  • 刘作虎:一加手机成立 7 周年,将不止于 “小而美”
    2020-12-17 18

    刘作虎:一加手机成立 7 周年,将不止于 “小而美”

网站声明 人气文章排行榜 热门标签 媒体资讯 网站地图 百度地图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0 玩懂手机网 – 玩懂手机第一手的手机资讯网 (www.wdshouji.com) 陇ICP备15001050号 · Designed by nicetheme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487号

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