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隆·马斯克的一生是在不断创造和改变世界中度过的。当他希望创造一种全新的在线支付方式时,于是有了 PayPal; 当他希望有一辆没有污染的汽车时,于是有了特斯拉; 当他希望有一天能殖民火星时,于是有了 SpaceX; 当他希望旅行的速度能更快一些时,于是有了 Hyperloop; 当他希望人脑的计算速度能够赶上计算机,于是有了 Neuralink….
埃隆·马斯克的一生是在不断创造和改变世界中度过的。当他希望创造一种全新的在线支付方式时,于是有了 PayPal; 当他希望有一辆没有污染的汽车时,于是有了特斯拉; 当他希望有一天能殖民火星时,于是有了 SpaceX; 当他希望旅行的速度能更快一些时,于是有了 Hyperloop; 当他希望人脑的计算速度能够赶上计算机,于是有了 Neuralink….
楼有多高 地就有多深
今天,当他抱怨洛杉矶的路面交通实在让人难以忍受时,他宣布已经创办了一家取名为 “Boring”(“无聊”) 的公司,从现在起,自己的工作就是:挖,挖,挖! 挖隧道! 从 SpaceX 的办公桌底下开始挖,一直挖到 105 号公路距离洛杉矶机场仅 5 分钟的地方。
马斯克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新的地下 3D 立体轨交系统,让城市的空间无限延伸。也就是说,摩天大楼能造多高,立体隧道就能挖多深。马斯克认为,充分发挥地下公共交通的潜能,可以大力缓解目前城市交通的拥堵难题。
在上周末一场 TED 的对话中,马斯克首次曝光了 “Boring Company” 的具体内容,他还从技术上提出了降低立体隧道建设成本的方法。“理论上,这个立体隧道到底建多少层,是没有限制的,想象空间可以无限大。” 马斯克说道,“既然城市地面交通拥堵的问题难以解决,我们为什么不跳到一个新的空间里去寻求答案?”
马斯克承认,建设这样一套地下隧道系统的成本是惊人的,每一公里的建设成本是普通隧道的 10 倍,但是对 Boring Company 来说,已经有至少两种解决方案能够降低成本。
第一种是将隧道的直径大幅缩小至仅 12 英尺 (约 3.6 米)。传统的隧道要考虑到紧急停车带和疏散通道等问题,因此直径大小在 26 英尺至 28 英尺。马斯克表示,12 英尺足以容纳一块承受汽车的电动 “滑板”,汽车停靠在滑板上,进入地下通道后,滑板理论上能够在轨道上无限速地前行。另一种方法是把挖隧道和筑墙的步骤同时进行,这将能大幅提高效率。
不过目前并没有人真的能够评价这种立体地下交通是否可行。还有网友调侃马斯克说:“是不是要挖挖挖,一直挖到中国去!” 但是马斯克做这件事的初衷也很简单:“受够了城市交通的拥堵!”
此前,针对缓解交通拥堵压力,提升出行速度,马斯克已经提出高速真空 “胶囊” 列车 Hyperloop 的设想。目前至少有两家公司正在使用管道技术制造这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其中一家公司开发的是地面上的磁悬浮管道技术,另一家公司开发的是地下的真空管道技术。马斯克表示,部分 Hyperloop 的技术也能够用于 Boring Company。“因为隧道原本就是设计成能够抵抗大气 5 至 6 倍压力的,这远比 Hyperloop 所需要的真空环境的压力要大得多。” 马斯克说道。因此他相信,地下的 Hyperloop 技术对于某些隧道路段是非常理想的,比如从纽约到华盛顿的行驶路线。他同时表示,行驶距离理论上是没有限制的。
真空管道中的 “磁悬浮”
尽管 Hyperloop 成立两年以来,两家公司创始人都在全球范围努力推广这种 “超现实” 的技术,并且不断在进行技术测试,但是真空列车的想法至今仍未实现。
超导领域的世界领军人物、中国超导研究奠基人之一赵忠贤院士近期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针对高速交通展望的相关问题时风趣地指出:“那种抽真空的管子的确能够最大限度减少阻力,但是我觉得这不叫 ‘交通’,我管他叫 ‘运货’,谁乐意钻到管子里去旅行呀!”
但这正是马斯克的用意。他认为,自己创造的 “胶囊列车” 就是要给旅客创造一种 “探险” 般的经历。“如果坐得很舒服,那和普通的交通工具就没有区别了。” 马斯克曾经表示,“我们希望营造的是一种像太空探险一样的经历。你需要时刻保持紧张。” 不过,Hyperloop 也在考虑通过使用增强现实 AR 技术的窗户,为人们提供旅行中的娱乐服务,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
上个月,研发马斯克提出的磁悬浮管道技术的 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HTT) 公司 CEO Dirk Ahlborn 再次到访中国,考察了上海、成都等地。早在去年,Ahlborn 就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认为中国的国土面积很大,非常适合 Hyperloop 的推广,他一直希望将这项技术应用到中国市场,包括与铁路交通部门展开合作。
Ahlborn 还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这种管道中的磁悬浮列车时速能达到每小时 760 英里的超音速,而且非常安全,就好像是装在管道里的飞机。”Ahlborn 强调,虽然这听起来很科幻,但乘客不必害怕,因为高速列车的安全系数比飞机要高出 10 倍。
“飞机的原理是飞得越高,消耗的燃料就越少。这与管道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是一样的。”Ahlborn 解释道,“HTT 采用的是类似于目前磁悬浮列车的技术,但是把它装进了抽成真空的管道里。” 他还表示,5-10 年,HTT 的投资者就会看到回报。
虽然马斯克的 3D 地下隧道可能是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不过就像他所说的:“我只是希望人们在想到未来的时候,不至于太悲伤。”
在谈到近期谷歌联合创始人 Larry Page 晒出的自己驾驶 Kitty Hawk 公司研发的一款飞行车以及飞行交通工具的前景时,马斯克不以为然,但他同时表示并不排斥。他说道:“如果空中满是飞来飞去的汽车,会对空中航线造成很大影响,地下交通是针对拥堵问题的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且如果人们抬头看到的是否飞来之物,会很没有安全感。”
然而,Boring Company 并没有牵扯马斯克太多的时间。他说自己只投入了 2%-3% 的精力,是很多员工用业余时间所做的项目。目前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特斯拉上。特斯拉当地时间本周三公布财报,马斯克表示,Model 3 正式上市的日期将会在今年 7 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