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享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在共享单车快速兴起后,共享篮球、雨伞也已出现。但是也有质疑声称,一些共享服务是否真有实际市场需求。团购网站也曾在几年前风靡一时,但随后因为价格战逐渐没落。共享模式并不适合所有服务,一些资金可能会被浪费掉。以下是文章全文:
可租借篮球的自动贩卖机
想要来个漂亮的投篮,却没有篮球?困在雨中却没有雨伞?智能机电量快耗尽了,没有充电宝?
中国飞速发展的 “共享经济” 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已经在提供共享单车和专车服务。
共享篮球、雨伞
北京语言大学学生内特·刘 (Nate Liu) 从球场边的一个自动贩卖机中租了一个篮球,每小时只花人民币 2 元 (约合 0.30 美元)。他所要做的就是扫描自己智能机上的一个条形码。“在丢了自己的篮球后,我不想四处借球,所以我决定试一试共享篮球, ” 他说。
在遥远并且多雨的南方,2 万把雨伞已经部署在了深圳街头。消费者只需扫描智能机二维码就可解锁,租借,使用 30 分钟只需花人民币 0.5 元 (约合 0.07 美元)。
共享 e 伞创始人赵书平表示,用户可以把雨伞放到 “任何方便的地方”,但是鼓励用户带回家中。共享 e 伞是少数提供共享雨伞服务的创业公司之一。
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了共享经济的发展,预计今年的共享经济规模将增长 40% 至人民币 4.83 万亿元 (约合 7050 亿美元)。到 2020 年时,共享经济预计会占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 10% 左右,凸显出中国渴望成为全球共享经济领导者的抱负。
普华永道预计,到 2025 年时,汽车、旅游、金融、人员以及流媒体音乐和视频这五大共享领域的全球收入有望从目前的 150 亿美元增至 3350 亿美元。
支撑中国蓬勃发展的共享经济的多数资金来自天使投资者和风投公司。路透社根据中国数据公司 IT 桔子的数据计算得出,今年 4 月至 5 月,20 多家共享服务主要通过 A 轮融资或早期融资筹集了至少人民币 16.9 亿元 (约合 2.47 亿美元) 资金。
12 家出租充电宝的公司融资人民币 11.3 亿元。共享篮球、雨伞等新型共享服务总计获得大约人民币 2500 万元 (约合 365 万美元) 投资。
需求可持续吗?
尽管喜欢用手机、注重便利的中国人欢迎创新,但是一些批评者提出了质疑:这种需求是否是实际存在的,可持续吗?他们认为,这种低收入、资本密集型模式意味着很难盈利。
“年轻人正在把租借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再选择购买,” 北京英诺天使基金投资总监艾玛·朱 (Emma Zhu) 表示,她没有投资任何共享服务创业公司,“但是共享模式并不适合所有事物。在一些情况下,他们是在设法满足真正市场需求,另外一些情况则不是。”
一些投资者表示,共享服务的投资热潮让人想起了 2010 年至 2012 年数百家中国团购应用的兴衰。他们指出,在经过激烈的价格战后,多数应用最终会倒闭,损失达到大约 10 亿美元。
“在中国,进入一个行业的唯一障碍就是谁能筹集到最多的资金,这是一把双刃剑,” 九合创投投资经理许妙成表示,“好的一面是,这些资金可以帮助建立一批公司,你可能不需要许多专业知识或新技术;坏的一面是,许多资金可能会被浪费。”
速度决定一切
篮球租赁公司 “猪了个球” 创始人徐敏表示,他想在全国快速扩张服务,在中国预计拥有的全部 10 万个篮球场提供服务,成长为一个规模达数十亿元的公司,最终提供所有 “可共享” 产品。
5 月 5 日,猪了个球在 Pre-A 轮融资中获得了人民币 1000 万元 (约合 146 万美元) 投资,距离徐敏提出共享篮球这一想法还不到 2 个月。猪了个球此轮融资的投资方是马笛儿投资。
“我们正在不惜代价的扩张,因为速度决定一切,” 徐敏称,“当然,这就意味着早期的成本非常高,因为我们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所有事情。”
他拒绝提供具体成本数据,但每个太阳能篮球贩卖机的成本为 “几千元”。猪了个球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天津以及成都投放了自动篮球贩卖机。“成功的关键是比你的竞争对手获得更多资金,并且要比他们扩张的快,” 他表示。
不过,即便是一些看好共享服务的人士也对共享篮球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篮球只是偶尔使用,因此租赁的需求并不高。
所有共享服务都需要用户支付一次性押金,例如共享篮球服务的人民币 99 元 (约合 14.45 美元),这为运营方提供了一次性资金缓冲,但是批评者表示,如果运营方迟迟不能盈利,那么这些资金从长期来看并不足够。
最新一批共享服务创业者主要受到了摩拜单车、ofo 等共享单车公司快速崛起的启发。在两年多时间内,共享单车服务总计融资近人民币 130 亿元,将服务扩大到了更多中国城市以及伦敦、新加坡等国际市场。
赵书平称,他的想法源于自己的三个孩子急切想要体验共享单车,后者在今年初迅速在深圳兴起。“我想,它们只是普通的自行车。如果这都行,那为何共享雨伞不行?” 他表示。
赵书平在今年 3 月份为其密码锁雨伞申请了专利。他表示,雨伞和锁制造商正在争夺他的订单,最长提供 30 天免付款。
“现在,我的雨伞成本基本上为零,” 他表示。赵书平称,他希望今年能够在中国南方投放 3000 万把雨伞。
他表示,共享 e 伞已经吸引了中国人寿等潜在合作伙伴的兴趣,后者希望把这种模式复制到香港、新加坡等市场。(编译/箫雨)